长期以来,是否应该采用博弈论最优策略(GTO,Game Theory Optimal)一直是扑克界的热门话题。
我的观点是:学习GTO非常有价值,但不意味着要死板遵循。GTO策略教会我们理论上的最佳打法,但了解GTO后,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针对对手的错误进行剥削性调整。
本文将介绍三种场景,在这些情况下,偏离GTO并采用现实世界最优策略(RWO,Real-World Optimal)才是更聪明的选择。
情况1:利用3bet过紧的对手
如果已经接触德州有一段时间,应该见过翻前范围表。它为建立一个稳健的盈利策略奠定了基础,但并不完美。
来看一个例子:
你在按钮位(BTN)加注,大盲位(BB)根据GTO范围3bet。按照翻前范围表的建议,你应该用以下范围继续游戏:
橙色=4bet,绿色=跟注,蓝色=弃牌
这是一种稳健的策略,如果大盲位也按照GTO策略游戏,你不会亏损。
然而,如果对手的3bet范围过于偏向强牌(比如只包含AA、KK、AK,而排除较弱的手牌),会发生两件事:
你的强牌(范围的顶部)盈利能力被放大(如AA、KK的实际权益超出理论期望)。
你的弱牌(范围的底部)权益无法兑现(如小口袋对子、KJ杂花等)。
相反,如果对手3bet的范围过于宽松,你整个跟注范围的权益都会提高。
因此,GTO尽管是一种强大的防御策略,但在预期价值(EV)方面不一定是最有利可图的策略。
下图是在GTO理论中,大盲位对抗按钮位加注的范围:
橙色=3Bet,绿色=跟注,蓝色=弃牌
大盲位3bet范围大约是13.5%。但根据我收集的实际数据,即便是在最难打的线上500NL牌局中,大部分常客玩家的3bet频率都达不到这个水平。而在微级别或现场游戏中,玩家的3bet往往更紧。
调整策略:
如果你的对手3bet得不够频繁,你应该放弃GTO跟注范围中最弱的牌,例如:
小口袋对子(22-66)
KJ杂花
弱踢脚的K高同花牌
一些同花连张
如果对手的3bet范围特别紧,你则要放弃更多牌!
核心思想:不要盲目遵循翻前范围表,而是要针对你的对手做出调整!
情况2:面对大的翻牌圈持续下注(cbet)
在翻牌圈,面对大额持续下注和小额持续下注的打法是完全不同的。
许多玩家会在相同的翻牌面上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下注尺度,这是GTO认可的,然而,在实践中,他们倾向于:
用中等牌、弱听牌和空气牌下小注。
用强牌和强听牌下大注。
无论是休闲玩家还是线上500NL-1000NL级别的高级玩家,数据表明他们都普遍遵循这种模式。
示例:如何调整对抗大额持续下注
假设你在大盲位用Q♥9♦跟注了按钮位的加注。翻牌发出:A♦9♠8♠,按钮位下注75%底池。
GTO理论认为,你应该在25%的时间用Q♥9♦跟注,尽管它的期望值(EV)为0。
理论上,按钮位玩家也会用诸如77-44和诸如Q♥4♥、Q♥3♥、5♥4♥这样的弱牌下注。
但如果事实上你的对手不会用这些牌下注,那么用Q♥9♦跟注就是一个巨大的亏损决策!
调整策略:
如果对手的下注范围倾向于强牌(只用顶对及更强的牌下注),你应该更少跟注,甚至直接放弃边缘牌。
如果他们的持续下注范围很宽松(包括很多空气牌),你可以更轻松地跟注甚至反击。
情况3:面对河牌圈的下注
如果有一个场景最不需要GTO,那就是河牌圈。河牌是信息最丰富的一条街,经过了多个回合的对抗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对手的范围。
这不仅适用于你的对手,也适用于你自己!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世界最优(RWO)的河牌策略通常是完全基于对手的游戏风格。
示例:诈唬频率与EV
假设对手在河牌圈下注75%底池。在GTO中,他们的诈唬频率应该是30%,公式如下:
b/(2b+1)=75/(2×75+100)=30%(b是下注大小)
如果对手的诈唬频率恰好是30%,你的纯抓诈唬(bluff-catcher)将不亏不赚(0EV)。
如果他们的诈唬频率是32%,你的抓诈牌将盈利2%。
如果他们的诈唬频率是28%,你的抓诈牌将亏损2%。
但事实上,没有人能精确计算每个诈唬组合!
这意味着你无需完美执行GTO,而是应该关注对手的行为模式:
如果对手弃牌太多——你就更多诈唬。
如果对手很少弃牌——你就价值下注更薄。
如果对手诈唬太多——你用更宽范围跟注。
如果对手诈唬太少——你可以更轻松地弃牌。
核心思想:GTO只是基础,真正的盈利点在于针对对手的漏洞调整策略!
总结
扑克策略极其复杂,但其核心概念是有限的。GTO并不是最终目标,它只是基础。真正的扑克高手不会机械地执行GTO,而是理解对手的习惯并加以利用。